“经典背诵”教师指导心得
一、总体情况
本考场应到考生人数28名,两人缺考,所收回26份试卷均为有效试卷。批阅试卷26份,其中,新闻2102班10份,网媒2101班16份。从学生通过与否情况看,有8人通过18人未通过,通过率为30.77%。总体来说学生对这次考试的一级篇目掌握情况不太好。
二、出错部分分析
纵观本次考试篇目,30篇被考篇目中,有诗词韵文27篇,有散文节选3篇;有不少篇目学生在中学时已学过,而且皆为传世名篇。其中多位学生没有写出来的有:屈原《离骚》、姜夔《声声慢》等因篇幅相对较长,学生记忆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出错情况来看,错误题目达20个及以上的同学有4位,错题数在10-19个之间的同学有9位。错误题目在5-9个的同学有5位。错题数达10个及以上的同学无论较难的古体诗还是较简单的中学学过的诗歌,都有没背下来的,错题数在5-10个之间的同学,没有背下来的篇目多为一些较长的、没有在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篇目。总体可以说,是没有认真背导致的结果。可以看出没有通过的同学平时的积累较少,需要加强对经典诗词的记忆。错误题目在1-4个的同学有6位,主要是记忆不太准确,导致个别长诗漏掉句子、词语运用出现错误以及有错别字等情况。
有2位同学全部正确,但也有个别的错别字。说明新闻和网媒班学生还需认真准备,才能使考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度有所提升,对作品的理解才能较为深入,本次考查结果不甚理想。
三、辅导建议
本人辅导的是新闻2101班一部分学生,通过率也不很理想。
上学期因疫情没有办法实行面对面的辅导,只能在网上进行辅导,对学生督促不够。
(一)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平日督促和检查背诵。从学生答卷情况看,主要是功夫没用到的问题,无论错误题目多或少的同学都有容易背的较短的篇目也存在记忆出现误差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加强监督和检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三)针对因错别字而未通过的情况,要求学生要注意诗歌用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有些学生在默写中有漏句的情况,表明对作品的记忆还是不准确。
(四)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具体诗歌的意思,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容易进行记忆。
章黎平
2022.09.28
“经典背诵”教师指导心得
2022年9月27日,中文系举行了经典背诵的考试,我负责监考考场为309,该考场学生所在班级为网媒2101班,考试科目为经典背诵一级,应到学生28人,实到27人,缺考1人。实际参考学生中,通过考试人数为11人,未通过为16人,通过率为40.7%。
一、卷面分析
经典背诵一级考试需默写古诗词共30首,其中,出错率最高的为屈原《离骚》(节选),只有一位学生完整的默写了出来,大部分学生完全不会,这主要是因为:楚辞文体比较特殊,《离骚》作品本身涵义多重,增加了难度;再加上节选的篇幅较长,一些学生直接选择放弃。除此之外,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出现失分较多的情况,可见个别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二、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除1人缺考外,网媒2101通过人数11人,1名同学全部默写正确;16名同学未通过考试,错题数基本在10首以上,且有9名同学错题数在20首以上,可见本次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此次考试中,一级通过人数13人,占参考人数的72%;三级通过人数4人,通过率占44.4%。
三、考试反思
本次考试,从题型设置来看,存在一定难度,长篇试题较多,但很多篇目实际上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所接触的篇目。从考试结果来看,本次考试合格率仅为40.7%,且多位学生正确数偏低,并不理想。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09考场考试班级为网媒专业,其文学史开设课程仅为一学年,而汉语言专业同学为四学期,对于文学史很多重要内容,难以准确理解,比如在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很多同学在写“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时,将“知”写为“之”,可见其并没有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单纯的记忆,这就为默写增加了难度。同时,上半年由于疫情因素,学校采取了网课,一些同学在家的自制力较差,没有专心的准备经典背诵。而本学期8月开学,到考试为止,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因为通过率相比以往较低。
宋楠
2022年9月28日
“经典背诵”教师指导心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经典背诵》(一级)测试完毕,204教室一级考试考生共28人,通过15人,未通过13人,通过率53%,未通过考生错误题数为6,15,6,29,30,6,16,18,13,30,16,12,6。
从试卷和答题情况来看,错误率最高的是第三题“屈原《离骚》(节选)(吾令羲和弭节兮-好蔽美而嫉妒)仅有5名同学回答正确。第六题《世说新语· 咏雪》有19名同学回答正确。分析原因,第三题背诵难度比较大,第六题学生复习时偏向诗词背诵,而对叙事类经典忽略了。未通过学生在错误率超出5个后,答题比较敷衍,甚至有三十题全错情况。
通过的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集中在《离骚》(节选)(吾令羲和弭节兮-好蔽美而嫉妒)《世说新语· 咏雪》《扬州慢》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经典背诵的意义认识不足。常见的字词由于学习疏忽而出错。二是背诵过程中理解记忆不够,死记硬背,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比较严重。
建议在今后的背诵指导中,加强对诗词理解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将经典背诵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提升,学术能力提升,诗词创作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学以致用,知识与技能结合。
闫咚婉
2022年9月28日
“经典背诵”教师指导心得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阅试卷为403考场的经典背诵二级考试试卷。该试卷考查了经典背诵二级100篇中的30篇古典诗文。本考场考生的通过率较低,一些同学的出错量在二十篇以上,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以下几点:本考场的考生主要是汉语22级,22级本学期才开始学习宋代文学,对于宋及宋以后的文学史经典作品了解较少,故而只能死记硬背,做不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这是他么难以在二年级上学期以前顺利通过经典背诵二级考试的主要原因;另外,本次考试所涉及的30篇作品中,长、难篇目较多,很多同学在考前并没有很好掌握整个二级的100篇。
就出错类型而言,学生们的错误主要表现为这几类:1.学生对文意理解有误,故而书写出错。例如,一些同学误将“艰难苦恨繁霜鬓”写作“艰难苦恨繁双鬓”,虽然“双鬓”也能解释得通,但违背了诗人强调自己一事无成而老之将至的本意,属于对诗歌内涵把握不清而犯的错;再比如,一些同学误将“犹带昭阳日影来”写作“犹带朝阳日影来”,同样,“朝阳”放在整个句子当中意思也能说通,但却不符合诗人的原意,诗人这一句是为了将失宠的班婕妤和得宠的赵飞燕进行对比,而赵飞燕所居宫殿名曰“昭阳宫”,此“昭阳”断不是彼“朝阳”。2.相近字的混淆。例如,一些同学误将“时暧暧其将罢兮”误写作“时暖暖其将罢兮”,“暧”指不明,“暖”指温热,含义完全不同,却因字形非常接近常常被混淆;再比如,一些同学误将“东临碣石”写作“东临竭石”,“碣”指“碑碣”,意为刻字的石头,而“竭”指尽,含义完全不同,只因字形相近,被很多人搞混。3.长调慢词的漏记漏写。本次考试所考查的9首词中,有4首都是长调慢词,长调慢词较令词篇幅更长,节奏更错落,于是很多同学在背诵过程中,很可能就落下一句两句,尤其是在氛围紧张的考场上,他们很可能漏写一些词句却浑然不觉。
二、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经典背诵指导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以下方面的指导:1.出声朗诵,及时纠正发音错误。2.加强诗词文意解读,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3.强调选文背诵,对节选文段进行整体性还原,让学生回归整个文本认识选文。
王金格
202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