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写作训练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体系 >> 课内实践 >> 专业写作训练 >> 正文

专业写作课程实施方案(2024版)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4日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写作》课程自2014年开始实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收获很多,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发现了下述问题:第一,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大,教师精力不够,不能做到精准指导;第二,部分学生在完成专业写作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练笔目标,所撰写文章,文体芜杂,语言粗糙,甚至存在抄袭现象,课程预设的目标没法完成。

基于上述问题,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所属各位教研室主任经过慎重考虑、认真讨论,建议对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写作》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修订,以更好地实现课程设置初衷,并适度减轻指导教师工作负担。修订方案如下:

第一,教师配备。原则上按照汉语言文学专业共有教学班级数量配备指导教师,每班配备2名。

第二,课时分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写作》课程课时数为68课时,每位指导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指导学生工作后可获得34课时工作量。

第三,阅读书目。在布置指导学生工作开始之前,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每位指导教师要为学生遴选33篇适合分析解读的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目,以供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学生写作。

1.字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前三年共需完成不少于5万字的写作总字数。

2.体裁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前三年共需完成3种文体的写作任务,分别为记叙性作品(含微小说、诗歌等体裁)共6篇(6篇记叙文中必须包括:①宿舍生活主题(1500字,大一第一学期完成);②“我的大学 我的青春”主题(1500字,大一第一学期完成);③“敬老爱老”主题(1500字,大一第二学期完成);④“健康人生 绿色五毒”主题(1500字,大一第二学期完成);⑤“崇廉敬廉 自律自强”主题(1500字,大一第二学期完成)另外一篇可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主题。读书报告共15篇。

3.读书报告具体要求。学生从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教师提供的课文篇目中选择15篇进行分析、评论写作。每篇字数不得少于3500字。

4.学生还需撰写1篇3000字的电影评论或3000-5000字的晋版图书书评,优秀作品参加山西省大学生电影评论大赛或晋版图书书评大赛)

第五,作业批改。指导教师对于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的习作要做到认真批改,原则上需至少批改1篇学生的记叙性作品、2篇读书报告,并要有指导意见和评语。

指导教师与学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记叙文和一篇读书报告的撰写与批改工作,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剩余读书报告的撰写任务。

指导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要注意下述步骤:首先要在学生习作原稿上进行批改和撰写修改意见,然后填写修改意见表,最后在学生修改完成形成定稿。上述原始资料一定要叮嘱学生妥善保存以备毕业时装订。

第六,读书报告答辩。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读书报告答辩会。答辩会具体流程如下:

1.答辩共分若干组,每个答辩组由3名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负责本组共30-45名学生的答辩工作。

2.答辩开始前10日,学生需向中文系工作人员提供打印有自己姓名、指导教师和拟答辩的读书报告标题的签条1份及拟答辩读书报告打印稿4份,供工作人员和答辩组成员做准备工作。

3.答辩当日,每个答辩组在学生到场后举行抽签仪式。经过抽签,确定答辩学生名单及顺序。每个答辩组需在抽签环节随机抽取3-5名学生答辩。不用有意考虑每位教师一名学生参加答辩的情况。

4.抽签时,每个答辩组委员先从密封的抽签箱中抽取1张签条,签条上出现的学生姓名为需要答辩学生姓名。被抽中学生开始答辩。

5.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简要介绍自己所阅读书目的大致内容、读书报告大致内容和自己的收获,并仔细聆听答辩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6.答辩组成员根据学生陈述和回答问题情况确定是否通过。

7.答辩组成员重复上述程序中的3-5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学生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答辩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真正对自己的读书报告负责。

第七,成绩的获得。学生完成上面所要求的文体和字数要求,并通过读书报告答辩后获得《专业写作》课程成绩。

第八,写作格式要求。学生的5万字《专业写作》作业需按照各种文体规范格式在A4纸张上手写完成。纸张格式由中文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