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是教师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教育见习工作,提高教育见习质量,进一步提升中文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教育见习目标
教育见习,旨在使学生获得对中学教育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切身认知,加速其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职业理想。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增强对教师的职业认知,树立职业理想,领会中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2.了解教育实际。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情况,加速其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过程。
3.验证知识,培养能力。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在验证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初步具备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4.感受班级管理工作。通过教育见习,师范生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获得初步的班级管理经验。
5.培养教育研究兴趣。通过深入实际,调查思考,师范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进程,产生从事教育研究的兴趣。
二、教育见习目标、内容与实施
根据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制定了全程化的教育见习方案,时间上从大一到大三都安排见习活动,内容上覆盖了“师德见习、教学见习、育人见习和发展见习”。具体实施分解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教育见习的入门阶段
1.时间段: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2.教育见习目标:师范生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概况以及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础素质,从师德、知识、能力和发展等方面形成对中学语文教师职业的基本认知。
3.教育见习内容
(1)聆听中学语文教育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
(2)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等文件,做阅读笔记。
(3)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二)教育见习的提高阶段
1.时间段:大学二年级
2.教育见习目标:了解当下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情况,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树立基本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3.教育见习内容
(1)聆听中学语文教育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
(2)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做阅读笔记。
(3)阅读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做教材分析。
(4)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三)教育见习的入校阶段
1.时间段: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2.教育见习目标:进入见习学校听课和批改作业,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和班主任日常工作,形成对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全面认识。
3.教育见习内容:
(1)听课并撰写听课记录和听课心得。
(2)辅助指导教师批改中学语文作业。
(3)观摩班主任工作案例,撰写心得体会。
(4)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三、教育见习要求
教育见习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进行,学业导师为该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教师。教育见习具体要求如下:
(一)见习学生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同阶段的教育见习任务,每一阶段教育见习结束后需提交相应的教育见习材料,教育见习结束后需提交一份1000字左右的教育见习总结。
(二)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需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见习任务,对学生严格考勤,作好平时情况记载,督促学生按预定计划执行,尽心尽责地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见习任务。
四、教育见习考核
教育见习成绩评定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占比为60%,学生评价占比为40%,评定内容包括学生教育见习的过程性表现和教育见习总结,教育见习过程性表现占比为80%,评价指标详见下表,教育见习总结占比为20%。
教育见习过程性表现评价指标
教育见习阶段 | 教育见习内容 | 分值 |
入门阶段 | 聆听1场语文教育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 | 5 |
学习中学教师职业规范规范,撰写阅读笔记。 | 10 |
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 5 |
发展阶段 | 聆听2场语文教育专题讲座,撰写心得体会。 | 10 |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撰写阅读笔记。 | 15 |
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任选一册做教材分析。 | 15 |
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 5 |
入校阶段 | 聆听2节中学语文课并撰写听课记录和听课心得。 | 10 |
辅助指导教师批改2次语文作业。 | 10 |
观摩2个班主任工作案例,并撰写心得体会。 | 10 |
采访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撰写访谈记录。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