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长治学院中文系青耕上党实践团走进长治市上党区韩店镇桥沟村,开展以“青耕筑梦育新苗,文化浸润暖乡途”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活动。实践团以中文系学子为主力,联合音乐体育系学生开展综合教学,用知识与热忱浇灌乡村教育之花,让青春力量在乡土间绽放。

初遇桥沟:以心识童 破冰暖情
实践团抵达桥沟村的前两天,便迅速投入前期筹备工作。志愿者们通过家访、座谈等方式,细致了解村里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与性格特点,为后续教学方案的精准制定打下基础。为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实践团精心设计了“名字接龙”“趣味拼图”等破冰游戏:阳光下,孩子们与志愿者围坐成圈,在欢声笑语中喊出彼此的名字;拼图比赛里,小团队协作完成图案,陌生感在互动中渐渐消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次次主动的牵手,让桥沟村的夏日充满了初见的温暖,也为支教活动筑牢了情感纽带。


研学赋能:踏访乡韵 厚植底蕴
7月17日至18日,实践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团队共同参与上党区教育研学活动。志愿者们走进振兴小镇感受乡村振兴新貌,漫步荫城古镇触摸千年铁府的历史肌理,登临五凤楼探寻古建筑艺术,驻足曲艺博物馆聆听上党梆子的婉转唱腔。从古镇街巷的青石板路到博物馆里的非遗展品,从五凤楼的飞檐翘角到振兴小镇的文旅融合实践,每一处探访都让志愿者们深刻感知上党文化的厚重底蕴。这场研学之旅不仅提升了团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更让大家懂得:唯有扎根乡土文化,才能让支教课堂更有温度与深度。


多彩课堂:教乐相融 共育成长
研学归来,实践团回归支教主阵地,开启“教学+游戏”的特色课堂模式。中文系志愿者聚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设计了“成语接龙大闯关”“故事创编小剧场”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比拼中积累词汇,在想象中提升表达;数学课堂上的“数字寻宝”游戏,英语课上的“单词卡片接力”,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体育系志愿者带来的“趣味接力赛”点燃了课间活力:三人两足、跳绳接力、运球绕障,孩子们在奔跑与协作中挥洒汗水,团队合作精神在一次次接力中悄然生长。音乐系志愿者则带领孩子们学唱《红星闪闪》红歌,排练《国旗国旗真美丽》手势舞——教室里,稚嫩的歌声与整齐的手势相映,红色种子在旋律中悄悄扎根。多彩课堂让知识不再枯燥,让成长充满乐趣,更让孩子们在综合素养的培育中收获自信。
青春助农:直播带货 情暖乡兴
课余时间,实践团不忘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化身“乡村主播”,走进葡金休闲农庄开启直播:镜头里,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休闲农庄的田园风光徐徐展开,志愿者们热情介绍农庄的特色农产品与游玩项目,向网友们讲述桥沟村的乡土故事。这场直播让更多人知晓了这个藏在乡野间的休闲胜地,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初心不改:总结成长 意暖归途
支教接近尾声,实践团与桥沟村村委、带队老师共同召开总结会。大家围坐一起,细数支教中的温暖瞬间:那个从羞涩到主动提问的小女孩,那场全员参与的红歌合唱,那一次次直播时网友的点赞……老师肯定了团队的用心与创新,也提出了教学细节的改进建议。最后,志愿者与孩子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合影,阳光穿过树叶洒在笑脸之上,将这段时光定格成永恒的记忆。

青耕不辍,步履不停;支教之路,温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