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学制4年,毕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其前身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2000年,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类)本科班,200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独立招生,2020年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最早一届毕业生的毕业年份是2004年7月。目前,本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17届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向社会输送了优秀的大学本科生3000余名。目前本专业年招生200余人,在校学生共计805人。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13人,助教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1%。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夯实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拓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互补充,融读、写、用、教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上党文化传承与研究”两大特色。几十年以来,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学语文教师,对晋东南地区,乃至全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专业基本信息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大类: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总学时(总学分)
总学时:2300学时;总学分:155学分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上党,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较强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意识,能在初级中学胜任语文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语文教师。
具体分解为以下四项分目标:
培养目标1:师德高尚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教育文化事业的服务精神,能够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宽广的教育情怀、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学生权益,关爱学生,依法执教、热心从教,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乐意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成为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引路人。
培养目标2:善学乐教
具有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文献检索、审美鉴评、沟通表达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备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备良好的文史哲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能够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培养目标3:善于育人
以立德树人为已任,具有德育为先教育观,注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中学班级管理方法,具有教育应变能力,能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综合育人,做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培养目标4:综合发展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紧密追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将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反思,并在持续深入的学习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做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实践者。
五、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指导精神是“践行师德、学会教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经过培养,毕业生信仰坚定,爱岗敬业,既应掌握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语文教师专业能力,还需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毕业时达到一名合格中学语文教师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具体分解为以下八项要求:
要求1:师德规范
政治立场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要求2:教育情怀
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认同语文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关爱学生,潜心从教,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要求3:学科素养
系统扎实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了解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对学习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4:教学能力
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基本学情,运用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的教学研究能力。
要求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指导技能与方法,在班级活动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能运用心理健康等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有效体验。
要求6:综合育人
具有教书育人意识,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核心素养,掌握综合育人路径和方法,能够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语文教育活动,组织课外活动,具有综合育人实践体验。
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提前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和发展计划的主观意识,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基本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分析和解决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与实践体验。
要求8:沟通合作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具备和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能力。明确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分解指标
毕业要求 |
分解指标 |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
指标1-1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坚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
指标1-2师德准则: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备依法执教意识。 |
|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
指标2-1职业认同: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认同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领会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
指标2-2基本修养: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仪表整洁,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
|
指标2-3教育信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 |
|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
指标3-1教育基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中学语文教育规律,结合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指标3-2学科素养:系统掌握语言学、文学和文章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体系结构与思想方法,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
|
指标3-3知识整合: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能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基本具备指导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
|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
指标4-1教学基本技能:具备“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系统掌握语文教学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教学基本技能。具有主动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意识,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能够安全、合法与负责地使用信息与技术。 |
指标4-2分析设计能力:能够依据汉语言文学学科知识和基本理论,辨析和探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与文学现象,并按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语文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安排教学过程,完成中学语文教案与学案。 |
|
指标4-3实施评价能力: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策略,合理地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能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学习过程信息,开展语文教学测评工作。能够积极参与语文教研活动,初步具备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
|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
指标5-1育德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能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在语文教育教学和班级活动中渗透德育。 |
指标5-2班级管理:掌握班集体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教育教学、中学生成长生活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初步开展班级指导活动。 |
|
指标5-3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家校沟通活动。 |
|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
指标6-1学科育人:具有教书育人意识,了解语文学科在综合育人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指标6-2综合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在学生活动中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积极参与实习学校的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
|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
指标7-1发展规划:了解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意识,能根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
指标7-2反思改进: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掌握课堂观察、反思比较等方法,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思路。 |
|
指标7-3学会研究:初步掌握语文学科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撰写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掌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
|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
指标8-1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字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的基本技能,能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有效交流。 |
指标8-2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积极主动参加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活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协同发展能力。 |
(三)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
序 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专业核心课程标记 |
毕业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师德规范 |
教育情怀 |
学科素养 |
教学能力 |
班级指导 |
综合育人 |
学会反思 |
沟通合作 |
||||
1 |
公共基础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M |
L |
M |
|||||
2 |
公共基础 |
大学计算机 |
M |
L |
H |
||||||
3 |
公共基础 |
大学英语 |
L |
M |
M |
||||||
4 |
公共基础 |
体育 |
M |
H |
M |
||||||
5 |
公共基础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H |
M |
L |
M |
|||||
6 |
公共基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M |
L |
H |
|||||
7 |
公共基础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M |
L |
H |
|||||
8 |
公共基础 |
形式与政策 |
H |
M |
L |
M |
|||||
9 |
公共基础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M |
M |
H |
L |
|||||
10 |
公共基础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M |
L |
H |
||||||
11 |
公共基础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M |
H |
L |
||||||
12 |
公共基础 |
入学教育 |
M |
M |
H |
||||||
13 |
公共基础 |
安全教育 |
M |
H |
M |
||||||
14 |
公共选修 |
公共艺术类 |
M |
M |
H |
L |
|||||
15 |
公共选修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H |
L |
M |
||||||
16 |
专业基础 |
现代汉语 |
是 |
H |
M |
L |
L |
||||
17 |
专业基础 |
中国古代文学 |
是 |
H |
H |
M |
H |
L |
|||
18 |
专业基础 |
基础写作 |
是 |
H |
M |
L |
L |
H |
|||
19 |
专业基础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是 |
H |
H |
M |
H |
M |
L |
||
20 |
专业基础 |
古代汉语 |
是 |
M |
H |
M |
H |
M |
|||
21 |
专业主干 |
文学概论 |
是 |
H |
M |
M |
H |
||||
22 |
专业主干 |
外国文学 |
是 |
H |
M |
M |
L |
||||
23 |
专业主干 |
语言学概论 |
是 |
H |
L |
M |
|||||
24 |
专业选修 |
美学概论 |
M |
L |
M |
||||||
25 |
专业选修 |
普通逻辑 |
M |
M |
L |
||||||
26 |
专业选修 |
比较文学 |
M |
L |
L |
||||||
27 |
专业选修 |
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
L |
M |
L |
||||||
28 |
专业选修 |
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 |
L |
M |
M |
L |
|||||
29 |
专业选修 |
文学批评与中学作文批改 |
M |
M |
|||||||
30 |
专业选修 |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
M |
L |
L |
||||||
31 |
专业选修 |
现代汉语语汇研究 |
M |
L |
L |
||||||
32 |
专业选修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M |
L |
L |
||||||
33 |
专业选修 |
汉字学 |
M |
L |
M |
||||||
34 |
专业选修 |
音韵学 |
M |
L |
L |
||||||
35 |
专业选修 |
训诂学 |
M |
L |
M |
||||||
36 |
专业选修 |
汉语方言学 |
M |
M |
M |
L |
|||||
37 |
专业选修 |
《说文解字》导读 |
M |
L |
M |
||||||
38 |
专业选修 |
语言学名著导读 |
M |
M |
L |
||||||
39 |
专业选修 |
晋语研究 |
M |
L |
L |
||||||
40 |
专业选修 |
应用语言学 |
M |
L |
L |
||||||
41 |
专业选修 |
古典文献学 |
M |
M |
L |
||||||
42 |
专业选修 |
民间文学 |
M |
M |
L |
||||||
43 |
专业选修 |
唐诗研究 |
M |
M |
L |
||||||
44 |
专业选修 |
佛教与中国文学 |
M |
L |
M |
||||||
45 |
专业选修 |
宋词研究 |
M |
M |
|||||||
46 |
专业选修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
M |
M |
|||||||
47 |
专业选修 |
明清小说研究 |
M |
M |
|||||||
48 |
专业选修 |
中国传统文化 |
M |
L |
M |
||||||
49 |
专业选修 |
鲁迅研究 |
M |
M |
L |
||||||
50 |
专业选修 |
山西现当代作家研究 |
M |
M |
L |
||||||
51 |
专业选修 |
中国现当代文学关键词研究 |
M |
M |
L |
||||||
52 |
专业选修 |
影视文学 |
L |
M |
L |
||||||
53 |
专业选修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
M |
M |
L |
||||||
54 |
专业选修 |
新诗流派研究 |
M |
M |
L |
||||||
55 |
专业选修 |
赵树理研究 |
M |
L |
M |
||||||
56 |
专业选修 |
国学概论 |
M |
M |
L |
||||||
57 |
专业选修 |
古代文论 |
M |
L |
L |
||||||
58 |
专业选修 |
西方文论 |
M |
M |
L |
||||||
59 |
专业选修 |
学术论文写作 |
M |
M |
|||||||
60 |
教师教育必修 |
心理学 |
是 |
H |
H |
M |
|||||
61 |
教师教育必修 |
教育学 |
是 |
H |
H |
M |
|||||
62 |
教师教育必修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是 |
H |
M |
M |
|||||
63 |
教师教育必修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是 |
M |
H |
H |
L |
L |
|||
64 |
教师教育必修 |
三字一话 |
是 |
M |
H |
M |
M |
||||
65 |
教师教育必修 |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
M |
H |
|||||||
66 |
教师教育选修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
M |
H |
|||||||
67 |
教师教育选修 |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
L |
H |
M |
||||||
68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
L |
M |
H |
||||||
69 |
教师教育选修 |
教育哲学 |
H |
M |
L |
||||||
70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
L |
H |
M |
||||||
71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
M |
H |
H |
||||||
72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研究 |
H |
H |
|||||||
73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
H |
H |
|||||||
74 |
教师教育选修 |
教师口语技能训练 |
M |
M |
L |
M |
|||||
75 |
教师教育选修 |
教师书写技能训练 |
H |
M |
L |
||||||
76 |
教师教育选修 |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
H |
M |
|||||||
77 |
实践环节 |
教育见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
78 |
实践环节 |
教育实习、研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
79 |
实践环节 |
毕业论文 |
L |
L |
H |
H |
M |
||||
80 |
实践环节 |
学术报告讲座活动 |
M |
M |
H |
L |
L |
M |
M |
L |
|
81 |
实践环节 |
经典背诵 |
M |
M |
M |
H |
|||||
82 |
实践环节 |
专业写作 |
H |
M |
M |
||||||
83 |
实践环节 |
校外社会调查 |
M |
L |
M |
L |
L |
H |
M |
H |
|
84 |
实践环节 |
社会服务 |
M |
M |
M |
M |
L |
H |
M |
H |
|
85 |
实践环节 |
社会公益活动 |
M |
M |
M |
L |
L |
H |
M |
H |
|
86 |
实践环节 |
校内义务活动 |
M |
M |
L |
H |
M |
H |
六、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编号:0501010101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课时:91学时
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学类课程的先修课,是古代汉语课程和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基础。本课程5学分,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文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与推广普通话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系统扎实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汉语的知识体系和发展状况,能够依据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辨析和探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现象,按照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语言进行熟练表达。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为今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准备规范的理论知识结构。
课程编号:05010101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课时:220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能够为中学语文教育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本课程学分14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其纵向文学史范围包括上古神话、商周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横向文学内容包括历代的文学现象、文学家及其文学创作概况和主要文学成就。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程编号:0501010103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基础写作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本课程一方面通过传授写作学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多种严格的写作训练,旨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发展和深造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3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理论的形式,阐释了写作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包括写作知识和写作素养方面的准备、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基本关系。对记叙文体、抒情文体、议论文体、说明文体等各文体的写作进行了详细讲解,就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阐释,从理论角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与此同时,课程对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和总结,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课程还从中学教师培养的角度出发,对中学生作文课程的讲授及作文批改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为从事语文教学教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设有一定的实践内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为学生将来的深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编号:0501010104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时:161学时
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论能力。本课程8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分为现代(1917—1949)和当代(1949—2000)两部分,主要介绍了二十世纪各个阶段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主要的作家作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一方面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历史,得出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作家作品,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编号:0501010105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时:112学时
课程简介: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本课程6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内容。文选以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典范散文为主,使学生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论重点介绍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古代汉语语言规律的认识。这两部分的内容相辅相成。
课程编号:0501010106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课时:93学时
课程简介:文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定位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共4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学现象为讨论对象,以古今中外相关的文学理论为知识背景,系统讲授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类型、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深化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概念范畴和基本的文学研究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素养。
课程编号:0501010107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课时:93学时
课程简介:外国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欧美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各阶段的发展概况,能较为深入地解读与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具备较宽的学科视野,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奠定必要的文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由古希腊与希伯来文学开始,经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到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直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欧美文学的发展历程。本课程在完整介绍外国文学史基本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的有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分析与评论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编号:0501010108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问题,共3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讲授语言的性质、语言的构造、语言的发展变化及与语言相关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并有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课程编号:02010103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课时:48学时
课程简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汉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根据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和特点建立起来的,是课程论与教学论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具体化。本课程3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中学语文课程论和中学语文教学论为研究对象,课程内容包括中学语文课程论、中学语文教学论和中学语文教师论三大部分。语文课程论包括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实施和评价,语文教学论包括一般语文教学理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领域的教学理论,语文教师论包括语文教师素养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周数(或课时) |
学分 |
入学教育 |
0.5周 |
0.5 |
军事训练 |
2周 |
1 |
安全教育 |
(32) |
2 |
社会实践 |
2周 |
1 |
教育见习 |
4周 |
2 |
教育实习 |
14周 |
7 |
教育研习 |
2周 |
1 |
毕业论文(设计) |
10周 |
6 |
合 计 |
34.5 |
20.5 |
八、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含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学时数 |
占总 学时数% |
学分数 |
占总 学分数% |
学分 总数 |
占总 学分数% |
通识 教育 课程 平台 |
公共基础课 |
600 |
26.1 |
41.5 |
26.8 |
52.5 |
33.8 |
公共选修课 |
224 |
9.7 |
11 |
7.1 |
|||
专识 教育 课程 平台 |
专业基础课 |
632 |
27.5 |
36 |
23.2 |
59.5 |
38.4 |
专业主干课 |
234 |
10.2 |
11 |
7.1 |
|||
专业选修课 |
386 |
16.8 |
12.5 |
8.1 |
|||
教师 教育 课程 平台 |
教师教育 必修课程 |
160 |
7.0 |
11 |
7.1 |
15 |
9.7 |
教师教育 选修课程 |
64 |
2.8 |
4 |
2.6 |
|||
实践 创新 平台 |
见习实习模块 |
20周 |
10 |
6.5 |
28 |
18.1 |
|
实验实训模块 |
|||||||
论文设计模块 |
10周 |
6 |
3.9 |
||||
学科考赛模块 |
(32) |
2 |
1.3 |
||||
创新创业模块 |
(64) |
4 |
2.6 |
||||
社会实践模块 |
2周 |
2 |
1.3 |
||||
职业技能模块 |
|||||||
其他模块 |
2 |
1.3 |
|||||
选修学分 |
2 |
1.3 |
|||||
合 计 |
2300 |
100 |
155 |
100 |
155 |
100 |
九、实践教学学时(周数)与学分
类 别 |
学时数(周数) |
学分数 |
|
实验课程 |
独立设课实验(学时) |
||
课程内实验(学时) |
416 |
18.5 |
|
实践环节 |
实践课程(学时) |
(96) |
4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
34.5 |
20.5 |
|
合 计 |
43 |
十、毕业及学位要求
(一)毕业资格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最低125.5学分、选修课最低29.5学分,取得毕业资格。
(二)学位授予
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并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公共基础课程 |
0101010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Moral Educ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Includ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ity) |
必修 |
3 |
48 |
32 |
实践1学分 16学时 |
3/3 |
√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 |
||||||||
01010102 |
大学计算机 College Computer |
必修 |
2 |
80 |
32 |
实验48学时 |
4/1 |
3/1 |
√ |
|||||||||
01010103 |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
必修 |
11 |
176 |
128 |
听力实践 3学分 48学时 |
4/3 |
4/4 |
2/2 |
2/2 |
√ |
英语专业不修 |
||||||
01010104 |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
必修 |
4 |
120 |
32 |
实践3学分 88学时 |
2/1 |
2/1 |
2/1 |
2/1 |
√ |
|||||||
0101010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
必修 |
3 |
48 |
32 |
实践1学分 16学时 |
2/3 |
√ |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类专业不修,专升本第2学期安排 |
|||||||||
0101010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
必修 |
3 |
48 |
32 |
实践1学分 16学时 |
2/3 |
√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 专升本第1学期安排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公共基础课程 |
01010107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ao Zedong thought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必修 |
5 |
80 |
56 |
实践 1.5学分 24学时 |
4/5 |
√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 |
||||||||
01010108 |
形势与政策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Policies |
必修 |
2 |
(96) |
(64) |
实践(32) |
√ |
讲座,每学期16课时,6个学期,课表单独编排 |
||||||||||
01010109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ducation |
必修 |
2 |
(32) |
(32) |
√ |
网络课程:1学分,16学时;讲座:1学分,16学时,每学期讲1次(2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
|||||||||||
010101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
必修 |
2 |
(32) |
(32) |
√ |
网络课程:1学分,16学时;讲座:1学分,16学时,每学期讲1次(2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公共基础课程 |
01010111 |
军事理论与训练 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 |
必修 |
2 |
(16) 2周 |
(16) |
军事理论:网络教学0.5学分,8学时,课堂教学0.5学分,8学时;军事训练:2周,1学分 |
|||||||||||
01010112 |
入学教育 Entrance Education |
必修 |
0.5 |
0.5周 |
各系(部) 第一学期安排 |
|||||||||||||
01010113 |
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
必修 |
2 |
(32) |
(32) |
网络课程:1学分,16学时;讲座:1学分,16学时,每学期讲1次(2课时),课表单独编排 |
||||||||||||
小 计 |
41.5 |
600 |
344 |
实践240 实验48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公共选修课程 |
01010114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 |
选修 |
2 |
32 |
16 |
实验1学分 16学时 |
2/2 |
√ |
教师技能课程 |
|||||||||
01010115 |
公共艺术类 Public Artistic Course |
选修 |
1.5 |
32 |
32 |
√ |
非艺术类专业选修 |
||||||||||||
0101016 |
其他类 Other Types Course |
选修 |
7.5 |
160 |
160 |
√ |
非艺术类专业7.5学分; 艺术类专业9学分 |
||||||||||||
小 计 |
11 |
224 |
208 |
实验16 |
最低选修13学分,“专升本”最低选修10学分 |
||||||||||||||
合 计 |
52.5 |
824 |
552 |
实践240 实验64 |
注:824学时,52.5学分(其中必修:600学时,41.5学分;选修:224学时,11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基础 课程 |
0501010101 |
现代汉语 Morden Chinese |
必修 |
5 |
91 |
82 |
实践0.5学分,9学时 |
4/3 |
3/2 |
√ |
||||||||||
0501010102 |
中国古代文学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
必修 |
14 |
220 |
212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4/4 |
4/4 |
4/3 |
3/3 |
√ |
|||||||||
0501010103 |
基础写作 Basis Writing |
必修 |
3 |
48 |
40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2/1 |
2/2 |
√ |
|||||||||||
0501010104 |
中国现当代文学 Modern &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f China |
必修 |
8 |
161 |
154 |
实践0.5学分,7学时 |
3/3 |
3/2 |
4/3 |
√ |
||||||||||
0501010105 |
古代汉语 Ancient Chinese |
必修 |
6 |
112 |
102 |
实践0.5学分,10学时 |
4/3 |
3/3 |
√ |
|||||||||||
小计 |
36 |
632 |
590 |
2.5学分 42学时 |
||||||||||||||||
专业 主干 课程 |
0501010106 |
文学概论 Literary Theory |
必修 |
4 |
93 |
86 |
实践0.5学分,7学时 |
3/2 |
3/2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主干 课程 |
0501010107 |
外国文学 Foreign Literature |
必修 |
4 |
93 |
86 |
实践0.5学分,7学时 |
3/2 |
3/2 |
√ |
||||||||||
0501010108 |
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
必修 |
3 |
48 |
40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3/3 |
√ |
||||||||||||
小 计 |
11 |
234 |
212 |
1.5学分 22学时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01 |
美学概论 Introdunction to Aesthetics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限选 |
|||||||||||
05010110202 |
普通逻辑 Ordinary Logic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限选 |
||||||||||||
05010110203 |
比较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限选 |
||||||||||||
05010110204 |
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Literature and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限选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05 |
汉语与中学语文教学 Chinese and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限选 |
|||||||||||
05010110206 |
文学批评与中学作文批改 Literary criticism and composition correc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32 |
实践1学分,16学时 |
2/2 |
√ |
||||||||||||
05010110207 |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The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08 |
现代汉语语汇研究 Modern Chinese Lexicology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09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Modern Chinese Grammar Study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10 |
汉字学 Chinese Graphological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11 |
音韵学 Phonology |
选修 |
2 |
32 |
32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2/2 |
√ |
||||||||||||
05010110212 |
训诂学 Exegetics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13 |
汉语方言学 Chinese Dialectology |
选修 |
2 |
32 |
32 |
实践1学分,16学时 |
2/2 |
√ |
||||||||||||
05010110214 |
《说文解字》导读 The Reading Guide to Shuo Wen Jie Zi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15 |
语言学名著导读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Classical Works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16 |
晋语研究 Study of Jin Dialect |
选修 |
2 |
32 |
32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2/2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17 |
应用语言学 Applied Linguistics |
选修 |
2 |
32 |
32 |
实践0.5学分,8学时 |
2/2 |
√ |
|||||||||||
05010110218 |
古典文献学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s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19 |
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0 |
唐诗研究 Tang Poetry Study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1 |
佛教与中国文学 Buddhism and Chinese Litera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2 |
宋词研究 Studies of Song Poetry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3 |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Chinese Ancient Drama Research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4 |
明清小说研究 Ming and qing novel research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25 |
中国传统文化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6 |
鲁迅研究 Topics in Lu Xun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7 |
山西现当代作家研究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Writer in Shanxi Provinc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8 |
中国现当代文学关键词研究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Keywords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29 |
影视文学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Litera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0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专识教育课程平台
课程 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专业 选修 课程 |
05010110231 |
新诗流派研究 New Poetry Genre Rresearch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2 |
赵树理研究 Study of Zhao Shu-li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3 |
国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4 |
古代文论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Of China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5 |
西方文论 Foreign Tro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
05010110236 |
学术论文写作 Academic Paper Writing |
选修 |
1 |
8 |
8 |
√ |
讲座4次 |
|||||||||||||
小 计 |
12.5 |
386 |
||||||||||||||||||
合 计 |
59.5 |
1252 |
注:1252学时,59.5学分(其中必修:866学时,47学分;选修:386学时,12.5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三、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必修课程 |
02010101 |
心理学 Psychology |
必修 |
2 |
32 |
32 |
2/2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102 |
教育学 Pedagogy |
必修 |
2 |
32 |
32 |
2/2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103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The Subjec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Chinese |
必修 |
3 |
48 |
32 |
实践 1学分, 16学时 |
3/3 |
√ |
学科教育类课程 |
|||||||||
02010104 |
德育与班级管理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Class Management |
必修 |
1 |
16 |
8 |
实践 0.5学分, 8学时 |
2/1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105 |
三字一话 Basic Skills: Handwriting with Chalk, Pen and Brush and Standard Chinese Speaking |
必修 |
2 |
32 |
8 |
实践 1.5学分,24学时 |
2/2 |
√ |
教师技能课程 |
|||||||||
02010106 |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
必修 |
1 |
2周 |
√ |
教师技能课程 5-6学期安排,每学期1周/0.5学分 |
||||||||||||
小 计 |
11 |
160 |
112 |
3学分 48课时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三、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选修课程 |
02010201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
选修 |
1 |
16 |
8 |
实践 0.5学分, 8学时 |
2/1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202 |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专题 Special Issue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选修 |
2 |
32 |
22 |
实践 0.5学分,10学时 |
2/2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203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ors’ Thought |
选修 |
2 |
32 |
32 |
2/2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204 |
教育哲学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选修 |
2 |
32 |
22 |
实践 0.5学分,10学时 |
2/2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205 |
中西教育案例赏析 Cas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
选修 |
1 |
16 |
8 |
实践 0.5学分, 8学时 |
2/1 |
√ |
教育基础课程 |
|||||||||
02010206 |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1 |
16 |
8 |
实践 0.5学分, 8学时 |
2/1 |
√ |
限选 |
|||||||||
02010207 |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研究 Research on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Chinese Textbook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22 |
实践 0.5学分,10学时 |
2/2 |
√ |
学科教育课程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三、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性质 |
学 分 |
教学时数 |
各学期周学时/学分分配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或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考试 |
考查 |
||||||
教师教育(专业技能)选修课程 |
02010208 |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Chinese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22 |
实践 0.5学分,10学时 |
2/2 |
√ |
学科教育课程 |
||||||||
02010209 |
教师口语技能训练 Teachers’ oral skils training |
选修 |
2 |
32 |
0 |
实践 2学分, 32学时 |
√ |
1-2学期安排 每学期16课时 |
||||||||||
02010210 |
教师书写技能训练 Teacher writing skills training |
选修 |
2 |
32 |
2 |
实践 2学分, 30学时 |
√ |
3学期安排 32课时 |
||||||||||
02010211 |
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Skill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
选修 |
2 |
32 |
0 |
实践 2学分, 32学时 |
√ |
5-6学期安排 每学期16课时 |
||||||||||
小 计 |
4 |
64 |
||||||||||||||||
合 计 |
15 |
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