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合师范专业认证和强师计划,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大力强化实践教学,逐步构建了“一体两翼三融四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新时代语文教育发展为导向,确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目标
本专业立足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确立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阐述语言学、文学、语文教育等领域的核心知识点,能够将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创新思维实现跨学科的融合,拓宽知识视野。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新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建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借助文学、语言学和语文教育学知识,在解读作品的基础上,能够具备独立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素养目标: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反思;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与时俱进地传承太行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以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为纲领,聚焦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方式
遵循“OBE”理念,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了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两大途径,构建了聚焦读、写、教、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实践课程四类。
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课程指在专业课程中实施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类实践课程有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课程指在专业课程中以课内形式单独设计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养。这类实践课程有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教育实践课程指在专业课程中以课外形式单独设计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素养和从教能力。这类课程有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围绕读、写、教、用四大实践内容,采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贯通、四年一贯设计,坚持“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全覆盖,保证教育实践持续推进。
4.毕业论文实践课程
毕业论文实践课程指在专业课程中以课外形式单独设计的毕业论文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素养和从教能力。这类课程有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二)实践活动
基于能力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写、教、用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积极打造特色化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1.第二课堂
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育开展特色化第二课堂活动。语言学类第二课堂活动包括“语言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成果汇报会”“汉字听写大赛”等;文学类第二课堂活动包括“微小说征文大赛”“‘白鹭原’文学作品创作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语文教育类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未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园丁摇篮”未来教师培养工作站。
2.第三课堂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于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特色化第三课堂活动。如依托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师范生开展推广普通话和方言调查活动,再如依托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师范生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三、以学生从教能力提升为抓手,搭建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保障学生从教素养的有效落实,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校内技能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两个途径搭建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技能实训室建设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立了教师口语训练室、教师书写训练室、教学技能训练室和教学案例分析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遴选当地13所具有较强师资、较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改经验的地方优质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四、以学生从教素养养成为目的,采用促进发展的实践教学评价
(一)建立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包括质量监控小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标准、质量评价机制三大部分。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项实践活动的评价需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完成,以体现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如教育实践课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己、高校教师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
2.评价内容多维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
3.评价方式多样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将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结合,注重考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在活动各环节评价中取得的进步幅度。如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分别建立了学生个人档案袋,档案袋记录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评价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三)开展师范技能考核
为了全面提升师范生的从教素养和从教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习之前对所有师范生进行示范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口语表达、书写技能、教学技能、专业写作和情境问答。